蛇年上班第一周
新区就先后接待了
湖南日报、湖南卫视、湖南经视、红网
株洲日报、株洲电视台
等媒体的采访
这还不够
2月11日
新华社也来啦!
众多媒体齐聚新区
他们拜访部门、走访项目、走进车间
对话部门负责人、企业家、新区工作者……
发生了啥?
新区何以吸引这么主流媒体纷纷聚焦?
下面,小编先带大家了解近期媒体的一些报道
↓↓↓
湖南卫视报道株洲高新区——招商见功夫株洲高新区:苦练内功精准招商
湖南卫视报道株洲高新区——株洲高新区精准招商高质量服务履约率100%
湖南省人民政府网报道株洲高新区——2025招商怎么“拼”?“新春第一会”释放强信号
湖南经视报道株洲高新区——新年开新局拼出开门红100%落地=诚意100%+服务100%
详见报道→《红网报道高新区——株洲高新区招商引资100%履约的密码》
通过以上报道,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!原来,株洲高新区2023年至2024年累计引进项目109个,引资规模突破400亿元,项目履约率达100%。凭此成绩,株洲高新区在湖南“新春第一会”——湖南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作经验交流发言!
这不,这些成绩也吸引到新华社湖南分社的记者们来到新区,他们相继走访经济合作局、项目服务局、企业服务局、天元工业软件园、辖区部分企业等,针对新区招商引资成果进行专题采访调研,力求多维度挖掘可复制的经验。
去年以来,党中央先后就规范招商引资行为、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等作出系列部署和要求,划出了不得违规实施财政和税费优惠、不得违规实施用地优惠、不得突破资源环境制度和政策规定、不得违规举债招商引资等必须严守的底线红线。
没了“税费优惠”,也不具备极强区位优势,而株洲高新区却成为全省招商引资“优等生”,靠的是什么?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?
01靠学习持续学习招引优质项目
翻看株洲高新区招商引资成绩单,仅2024年,新引进产业项目55个,亿元以上项目35个、50亿元项目1个。小编注意到,去年引进项目中,905基地项目为超材料产业项目,顺丰旗下丰翼科技项目为低空经济产业项目。这些具备高技术含量、发展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项目,让这份成绩单不仅“量足”而且“质优”。
正如株洲高新区在全省会议上发言时第一条讲到:精准选商。改变过去“捡到篮子里都是菜”的做法,从“求数量”转向“重质量”。这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当下,无疑给自己增加了招商难度。
▲株洲高新区与高能时代(深圳)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讨合作。
株洲高新区迎难而上,义无反顾瞄准了那些能够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新兴产业项目。但,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如果对项目主体识别不清、项目前景判断不明,不仅浪费时间精力,甚至遭遇质量堪忧乃至带有欺诈性质的项目,导致满盘皆输。它需要业务的专业、眼光的精准以及决策的果断。
如何炼就精准选商的火眼金睛?株洲高新区主要负责人给出了一个简单而又必然的答案:学习。
为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,株洲高新区管委会牵头成立了未来产业研究专班,下设北斗产业、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、双碳及新能源产业、投资金融等多个学习小组。学习小组由管委会班子成员任组长,通过调研走访、听取专家授课、自学交流分享、提交分析报告等形式,迅速吸收前沿产业发展知识,成为该行业的专家。
去年8月,顺丰旗下丰翼科技项目落户高新区,并与株洲高新区共同出资成立湖南新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开展北斗+无人机运维服务。这是北斗学习小组学习成效转化为招商成果的最好写照。丰翼科技负责人表示,“与我们接洽的地方政府很多,但是你们是真懂也真干,因此我们在这里成立了唯一一家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公司。”
如今,这桩互相看好的“姻缘”越来越美满。仅仅几个月,湖南新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开辟湖南首条医联体低空运输等25条航线,实现了无人机常态化运营。
02靠生态一流生态孕育吸引力
株洲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另一个“杀手锏”是产业生态。
在这里,主特产业巩固壮大,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,构建起以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装备为主导,以新材料、电子信息为特色的“2+2”主特产业集群。在去年12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,详见报道→《株洲高新区位列第35位,同比晋升5位》
▲高新区招商誓师大会。
围绕这些主特产业,株洲高新区开展链式招商,推动强链补链延链,让上下游企业抱团扎根。在没有优惠招商政策的情况下,不断完善的生态圈却孕育出强大吸引力,吸引外来项目和企业落户。
例如,去年招商并已开工建设的六和方盛、北汽模塑项目,均看中了株洲高新区以北汽株洲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北汽模塑项目主营业务为各类汽车零部件研发、设计和生产,项目建成后,将形成一条年产30万套产能的大型全自动喷涂生产线,进一步提升北汽产品本地配套率。
当然,生态的强大既在于对区域外项目或企业的吸引,也在于内部的裂变、新生。
株洲高新区有高达40%的招商引资项目来自于本地企业的裂变。
某全国物料自动化处理龙头企业自2018年落户株洲高新区后,逐渐关停其在东莞、无锡等地的生产基地,而在新区却不断拿地,兴建二期、三期项目,且裂变出数字智能方面的公司,开展工业软件、企业数字化等业务。如今,该企业上市在即。
中车系裂变而来的项目则更多了,例如中车株洲所裂变出综合能源事业部,跨界储能新兴赛道,且快速跻身到行业头部。
塑造一流产业生态,株洲高新区还在积极布局风、光、储、氢新能源产业,以时代新材风电叶片、中车株机风力发电机组为代表的风电产品销量全国领先;抢先构筑数字经济底座,建成全省首个工业软件园——天元工业软件园,入驻企业达到20多家;打造全市绿色低碳产业“新名片”,建设电力新能源与装备特色产业园,引导新能源企业集聚发展……
不断完善和向新发展的产业生态,将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,这也是株洲高新区在全国招商引资竞争中的底气所在。
03靠服务暖心服务贯穿项目始终
2月6日,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地区的通报,株洲高新区、天元区双双上榜。这份新鲜出炉的榜单揭示了株洲高新区招商引资的第三个成功因素,即服务。
小编了解到,2022年以来,株洲高新区认识到土地收入支撑园区规模扩张的发展逻辑变化了,区域招商拼政策、拼补贴的竞争格局变化了,在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中园区的工作方向、路径也随之变化。因此,株洲高新区彻底剥离园区行政审批职能,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公共服务事项来分类设置机构,构建更加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体系,促使干部从“开发思维”“管理思维”转向“服务思维”。
服务体现在项目落地上。项目招引进来后,株洲高新区项目服务局就开启了全程代办的服务模式,如同贴心的“店小二”,为企业提供着覆盖全面、贯穿始终的暖心服务。对此,德智新材董事长柴攀最有感触:“项目建设过程中,全部由项目专员代办,专业、贴心的服务,让项目推进既快又好。”项目竣工交证后,柴攀惊讶:“我还没搞明白流程,这就办下来了?!”
胡静摄
服务体现在企业生产上。株洲高新区创新推出“企业约见”机制,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需要部门解决的问题,由企业点单,部门(领导)接单,问题解决销单,实现“企业约见、必见必办”。
服务还体现在融资、降本、医疗、教育支持等方方面面。例如,打造株洲科创基金港,创设线下“金融集市”,开发“科技担”信用贷款产品,累计为439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14.2亿元;升级设备共享服务平台,上线设备1146台(套),累计完成有效服务3000余次,为企业降低成本50%以上;搭建企业联合会、科技工作者联盟等平台,举办企业大会、产业链圈层活动,促成60余家企业牵手合作。
株洲高新区始终坚持让项目、企业站在发展“C位”,围绕项目和企业想问题、解难题、不断自我改革,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标准,拼出了扎实“内功”,也赢得了好“口碑”。